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我院黄运交汇口-东平湖-大汶口田野考察纪闻

  我院黄运交汇口-东平湖-大汶口田野考察纪闻

  3月9日,我院康建军老师、运河学研究院周广骞老师带领学院7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一起前往黄运交汇口、东平湖、大汶口考古遗址纪念馆以及肥城陶南别墅等地进行田野考察和调研。

  团队首先到达了位于东阿县境内的艾山卡口,看到急速的黄河水从上游蜂拥而到艾山河段时,便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不是壶口却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并实地查看了井圈险工的历史汛期资料。艾山处于黄河左岸,对面为平阴外山,两山挟持,形成天然的河道卡口,是黄河下游河道从宽变窄的分界线。

  在梵呗寺、曹植墓,老师们讲解了相关历史知识。这座寺庙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曹魏时代,由曹植的鱼山梵呗亭扩建而来。唐朝时,这里扩建成了寺庙,到明朝隆庆年间更是兴盛起来。梵呗寺一直被视为佛教圣地,是佛教音乐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梵呗祖庭”。

  鱼姜浮桥位于平阴县境内,大大缩短了东阿县和平阴县的距离。同时其用船体代替桥墩,漂浮在河面上的设计,大大减少了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

  团队到达东平湖后,乘车沿湖观赏了东平湖风景区的整体设计规划。东平湖位于山东省东平县,这里不仅是黄河下游的重要蓄滞洪区,并且湖西岸的黄运交汇口、历代运河运道等,都是重要的水利遗址,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运河复航的重要枢纽。滔滔的黄河水、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还有来自泰沂山区的大汶河,都在东平一地交汇,形成了这片独特的湖泊。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东平湖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大运河的水柜,曾经起着调节运河水量的作用。沿湖还有许多文化遗迹,比如宋江聚义山寨、宋江碑等,都印证了水浒的历史故事。大宋不夜城在原来是水浒影视城基础上建设而成,华灯锦里是这里的主街区。水泊梁山的景象穿越历史的长河,映照在我们的眼中。流光溢彩的灯火、翩若惊鸿的仕女、琳琅满目的美食……东平大宋不夜城让人“穿越”回了宋朝的繁华市井中。

  戴村坝博物馆是本次考察的中转站,也是黄运水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调研团队在展厅看到了许多遗留下的文物以及复原模型,后来又前往坝址参观坝体,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戴村坝和相关水系的历史,并分析了当地地形地势以及建设戴村坝的原因、优势。戴村坝之兴建,乃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解决江南物资北运之困境,明政府决策整治大运河之关键一环。在浩渺的治理工程中,戴村坝之构建尤为瞩目,其以引汶绝济之法,使汶水改道洸河,转而西行,在此处筑坝拦河,导汶水入小汶河,南流不息,终汇于南旺运河之巅,实现水势之巧妙调配与利用。

  在泰安市肥城市境内的陶南别墅——著名的海源阁“肥城分馆”,就海源阁藏书及散轶问题听取了当地文史专家的讲解。陶南别墅位于肥城市王庄镇花园村东北角,亦称陶南别业。创建于清咸丰四年,为海源阁第三代主人杨绍和听从岳父傅秋屏建议所购筑,第四代主人杨保彝扩建。因居陶山以南,故名“陶南别墅〞。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和与相关学者的交流,深入了解了陶南别墅的历史文化背景。

  参观完陶南别墅后团队来到了肥城家谱博物馆,该馆是李武刚先生的家庭私人藏书馆,位于风景秀丽的肥城范蠡公园内。一进入李武刚先生家里,大家一下就被满屋的家谱古籍震撼到了。通过交谈,言语中感受到李武刚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家谱收藏怀揣着深深的热爱之情,据了解,家谱作为肥城家谱博物馆馆藏重点,共藏有泰安地区家谱300余套,2000余册,涵盖了清代民国版100多套以及建国后新版和影印版200套,基本涵盖了泰安各个县市的主要家族。

  在左丘明墓前,调研团追古思今,瞻仰、缅怀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左丘明墓的旁边并没有高大的建筑,人群居住地也距离一段距离,环境比较清幽,通往墓地的路上,两侧伫立着两排石碑,记录着左丘明的丰功伟绩。墓的前方矗立着两座石牌坊,牌坊之上,镌刻着“先儒之墓”四个大字,笔力雄浑,气韵生动。上下楹联分别为“系出太公,一脉精神崇礼德;功齐夫子,两书内外著春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左丘明崇高品德与卓越成就的赞美与敬仰,调研团对左丘明的学术贡献和精神品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本次田野调研考察,在老师的讲解下团队成员认识到东阿县、东平县、肥城市等地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载体,我们应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们,保护它们。

  (邢彤彤、王振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