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概览

  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

  简介

  

  黄河九曲,浩荡东溟。2022年5月,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宣布成立。研究院地处鲁西平原,襟带运河之利,坐拥黄运交汇的黄金大十字,根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肇基于华夏文明之源,立命于大河安澜之任。学校党委和行政多次协调,提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术宏旨,融文理工多学科之精粹,承千年治黄之智,启万世生态新篇,铸黄河流域研究之重镇。

  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目前聘任校内外兼职研究员80人,已经逐步构建起涵盖地理生态、文化遗产、区域经济、工程治理等领域的学术体系,来自校内音乐与舞蹈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文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运河学研究院和机关处室的专家与学者,以“守护母亲河、赋能新时代”为己任,目前已经完成了诸多教研和科研课题,其中我校首倡编制的《黄河流域产业质量指数》,力求以严谨、全面的科学研究为黄河流域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为服务黄河国家战略贡献聊大智慧和力量,成为国家黄河流域研究版图中璀璨的学术明珠。  

  目前我校黄河学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涵盖了黄河水利、黄河生态、黄河文化、黄河非遗、黄河文学、黄河音乐、黄河体育等多个领域。在黄河水利方面,研究院的专家们致力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他们深入研究黄河的水文特性,探索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为黄河的防洪、灌溉、航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黄河生态方面,研究院关注黄河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他们通过实地调研、科学实验等手段,揭示了黄河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黄河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在黄河文化、黄河非遗、黄河文学、黄河音乐、黄河体育等多个方面,研究院勠力同心,建设了独立展馆面向全校开放,非遗展品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研究黄河文化、黄河非遗、黄河文学、黄河音乐、黄河体育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为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不仅注重学术研究,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研究员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研究院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黄河知识,提高公众对黄河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在这里,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行动相统一,共同谱写着黄河学研究的华彩乐章。

  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研究重点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院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不断深化黄河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为学校黄河的成果纷呈做出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研究院将秉“国之大者”胸怀,应“黄河战略”召唤,助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尽快建成高端智库;讲好黄河故事。更将培育“新文科+新工科”复合人才,筑成思想高地、打造学术品牌,使研究院成为江河治理、文明传承的创新引擎,成为黄河文旅发展、托举美丽中国的实践样板。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壮怀间,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将在新时代继续续写“黄河宁,天下平”的瑰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