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

农业与生物学院举办黄河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农业与生物学院举办黄河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为了助力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1月中旬至下旬,农业与生物学院“对话母亲河,生态共青行”服务队于山东省聊城市黄河沿岸举办“共探黄河生态韵,同传流域文化情”活动。活动涵盖文化调研、生态保护、农业支持和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长期以来,流域面临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域内产业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迫在眉睫。

  活动前期,服务队队员们精心筹备,绘制详尽的调研路线图,深入钻研黄河文化知识,制作线上调查问卷,吸引各地各年龄段人群参与并分享见解与传承建议,通过调查了解大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程度,为实地调研提供数据支撑。

  

  队员们走进黄河流域的农村地区,调查生态状况,记录民俗文化,了解黄河流域文化底蕴与生态保护现状。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了解了当地的传说、歌谣,以及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与黄河文化紧密相连的方方面面,真切体会到黄河文化在时光中沉淀的厚重感。队员们还邀请村民表演舞龙、划旱船等传统节目,用镜头定格珍贵的民俗文化,让古老的技艺在影像中焕发新的生机,为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贡献力量。让更多人领略到黄河的壮美与流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古老的渡口遗迹处,队员们仔细观察砖石构造、周边地形,结合查阅的历史资料,探讨黄河水运文化的兴衰历程,分析其对沿岸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在调研中发掘了黄河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包括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关键问题。他们使用垃圾袋、垃圾夹等工具,清理河道及沿岸草丛中的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白色垃圾,并向过往市民分发有关保护黄河生态的宣传卡片,将相关数据和图片直观展示出来,让市民们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在农业调研中,服务队队员走进农田,实地观察农作物生长态势,与农民交流种植经验;深入蔬菜大棚,与种植户们进行面对面的深度对话。在交流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了土地盐碱化、灌溉设施老化等一系列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也明确了当前产业发展面临市场波动频繁、物流成本高昂等严峻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利用滩涂条件种植特色作物的成功案例,为农民讲解土壤改良方法,规划合理灌溉方案,还提出引入耐盐碱作物品种的建议。他们还邀请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分享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实用经验,有效促进了种植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队员们对黄河周边的动植物生存状态展开细致观察,详细记录不同植被在冬季的生长特性,以及野生动物的活动踪迹,最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和照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分析将各类数据进行汇总整合,深入剖析黄河生态与冬季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他们发现,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不仅关乎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从生态保护、政策扶持、市场拓展等多个角度,为当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环保意识和文化传承责任感,而且还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与创新思路,在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审核 吴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