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队老师康建军、王玉朋带领团队学生,赴山东省黄河中游段的济南市济阳区、高新区、章丘区开展田野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讲解,具体就济阳区澄波湖、崔寨闸管理处、西任岸滩、四合滩,高新区刘家滩、章丘区黄河街道滩等处进行了现场踏勘,考察团师生就深化对黄河生态治理、历史文化的认知进行了研讨,为下一步黄河滩区相关研究积累一手资料。
调研首站前往黄河沿线的湿地济阳区澄波湖风景区。这片天然洼地生态禀赋优越,水域澄澈、植被繁茂,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缩影。考察团师生沿湖观察水文特征与周边植被分布,老师结合区域生态现状,讲解洼地在历史时期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调蓄水源、改善局部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平衡关系。
接下来的考察中,团队沿黄河大堤行进。漫步堤岸,壮阔的黄河景象尽收眼底,老师指着大堤设施向学生普及控导工程的功能,从古代治水智慧到现代治黄技术,系统梳理黄河治理的历史脉络。当学生问及大堤沿线为何广植柳树时,老师解释说,柳树不仅易存活、能固土,其枝条可编制生活用品,更关键的是,汛期时柳条能捆绑石块投入河中,有效抵御洪水,是古人‘因势利导’治黄的智慧体现。
在济阳崔寨闸管理处和黄河大柳店险工处,师生考察了作为黄河防汛关键节点,险工结构与防护措施,以及在历次防汛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老师结合险工处的河势特点,讲解工程设计原理与日常管护要点,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河防汛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在济阳区西任岸滩、四合滩,高新区刘家滩、章丘区黄河街道滩等处滩区,师生考察可见境内地形以冲积平原为主,整体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微缓倾斜格局。如黄河街道滩区海拔高度在18.5米至21米之间波动,其中最高点为东王常村,海拔21米;最低点为西野村,海拔18.5米,区域内最大高差仅2.5米,地形极为平坦,因此对于防洪抗洪工作,有着极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地貌特征典型反映了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地质形成过程——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了广阔的滩区平原。
(图文 徐铭 傅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