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西馆七层书库举办"两河之约"主题书展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是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而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大运河”最早开凿于邗沟,形成于隋唐,完成于元,繁荣于明清,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交通要道。大运河横跨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四时春为首,桃李花开时。在全校上下喜迎50周年校庆之际,西馆七层书库推出“两河之约”主题图书展,带您领略千年运河文脉,探寻古黄河遗迹。
Good Book Recommendation
《与黄河一起走过》
本书介绍了上起商朝下迄清末各朝代开凿和治理运河以及我国运河开凿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业已湮废的运河以及至今尚存在的运河,基本上都囊括在本书之中。我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学术界一向认为起始于春秋时代,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本书突破这一传统观点,介绍并论证了我国早在商朝后期和西周时代就已经开始开凿运河。在古今中外已经出版的运河史专著中,是明确提出我国具有三千年运河历史的第一部书。
《中国三千年运河史》
本书介绍了上起商朝下迄清末各朝代开凿和治理运河以及我国运河开凿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业已湮废的运河以及至今尚存在的运河,基本上都囊括在本书之中。我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学术界一向认为起始于春秋时代。本书突破这一传统观点,介绍并论证了我国早在商朝后期和西周时代就已经开始开凿运河。在古今中外已经出版的运河史专著中,是明确提出我国具有三千年运河历史的第一部书。
《运河名城 济宁》
运河名城济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运河沿线最长的城市,被誉为“运河水脊”和“运河之都”。济宁的大运河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还对港航物流、旅游观光等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济宁是一本书,那么它的封面是厚重沉稳,序言是彬彬有礼,正文则是踔厉奋发。济宁因水而兴,跨越黄、淮两大流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滋养了这片土地,见证了济宁的成长与变迁。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本书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产生、农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农田水利的开发利用等内容,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学术意义,可以说,黄河滋润的中原大地,连同土地上孕育出的农耕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基础。农业是文明之母,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
影视推荐
Film and Television Recommendation
黄河、运河都是中华大地的经济文化命脉,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两河的身影。
《天下长河》:这是一部历史传奇剧,以黄河治理为主题,讲述了治河历史,弘扬黄河文化。
《大运河之歌》:虽然名字中包含“运河”,但实际上这部纪录片更多地聚焦于黄河,通过歌唱的方式展现了黄河的壮美和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飞越丝绸之路》和《航拍长城》: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主要焦点不是黄河或运河,但它们在讲述丝绸之路和长城的故事时,有涉及到黄河或运河的相关内容,提供了了解黄河和运河在古代中国重要性的不同视角。
总的来说,两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保护和传承两河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