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聊城市诗人协会、聊城市文学学会、聊城市助残志愿者协会来到正信味业食品有限公司,一同参观调味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感受江北酿造文化的魅力,三协会共同采风并挂牌。受会议邀请,我院研究员康建军带领同学赴山东正信味业研学基地进行参观和调研。
在赴山东正信味业调研研学基地的带领下,与会人员沉浸式了解了酱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参观了酱油酿造的工艺流程。同时大家还参观了甜面酱、黄豆酱、手工陈醋的生产基地,品尝了纯天然无添加的陈醋。干净宽敞的生产车间飘满了粮食的香气,井然有序的生产过程更加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工作人员表示,正信味业的食品之所以健康绿色,就是因为原料均为非转基因优质粮食,运用古法酿造而成。在生产加工过程无添加任何添加剂,配料表简单、干净,调研过程中团队师生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团队师生重点考察了企业的研学场地。作为聊城市重点企业,山东正信味业秉承"遵循自然,纯粮酿造"的生产理念,依托正信招标集团2013年奠定的坚实基础,现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年产优质酱油、食醋达万吨级。企业先后获得"中国调味品协会会员单位""食安山东示范企业""聊城特色旅游商品指定品牌"等殊荣,多次代表"聊胜一筹"区域公用品牌对外展示聊城农产品。聊城市江北酿造文化博物馆内,精心陈列着一系列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的老一辈传统农耕工具与器物,这些珍贵的展品不仅展现了往昔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是农业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实物见证。展品大致被科学划分为三大类别:首先是耕地整地工具区,这里陈列着诸如犁、耙、耱等古老而实用的器具,它们见证了土地从荒芜到肥沃的转变过程,每一道刻痕、每一处磨损都诉说着农人与土地之间不解的情缘;其次是播种工具区,各式各样的耧车、点种器等静静伫立,它们曾是春耕时节最忙碌的身影,将生命的希望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生动诠释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哲学;最后是松土除草工具区,锄头、镰刀、耧锄等工具整齐排列,它们是农人田间管理的好帮手,确保了作物健康成长,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这些传统农具,作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核心力量,不仅在各自的年代里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更是记录了农业技术从原始到进步、从低效到高效的历史演进轨迹。博物馆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布局,结合详尽的文字说明与生动的场景复原,不仅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看到各个历史时期农机具的形态与构造,更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及在当时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样的展示方式,尤其对青少年群体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与科技教育之旅。他们不仅能够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农业文明的厚重与辉煌,更能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激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兴趣与探索欲,从而在心中种下尊重劳动、崇尚科学的种子。
研学内容不仅与酿造文化有关,也紧扣安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法模拟,拓印体验、榫卯结构的学习,都使得研学内容充实多样,成为中小学生农耕主题研学、工业主题研学的重要场所。
(图文 徐铭 刘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