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院老师和研究生一同前往张炉集中心学校,就鲁西地区沿黄河中小学校关于学生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及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
张炉集镇中心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除了初中之外,还下辖4所完全小学。根据学校侯敬永校长的介绍,近年来开发校本课程,礼赞黄河,教学内容涵盖黄河历史、生态保护等内容,并积极开展“黄河颂”诗歌朗诵、生态保护主题班会等活动,2024年参展全省黄河文化育人成果展。
本次调研活动环节丰富、内容精彩,不仅体现了中小对于黄河农耕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小学生对黄河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劳动实践课堂上,校领导、老师向学生耐心讲解传统农具的使用,并且带领学生亲自体验农作过程。
黄河学研究院康建军老师为师生们现场讲授黄河九曲每一河段的知识、典故,引领孩子们细细品味黄河背后的每一段故事,并代表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为学生们赠送了精美的黄河学研究院书签、剪纸和黄河文化书籍。
在黄河文化体验环节,何志锋副校长带领参观了中心学校自己布展的黄河文化体验园。一进入院子,大家就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只见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磨豆浆,有的筛苞米面,还有的在学习织布。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园区,师生也为之动容,不禁加入其中,与学生共同体验这充满智慧的传统农耕文化。
地理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刘子亭教授、康建军老师等,还与学校对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深化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次调研和访谈,团队发现中心学校的领导、老师为学生的实践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而学生的良好互动也推动了黄河文明的继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这样一脉传承,大手拉小手,一代传一代,让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永远闪耀。